回到后台,林夏发现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在等她。
“林小姐,我是负责这片区域开发的项目经理。”
男人递上名片,“看了您的视频,我们重新评估了拆迁方案。
其实我们也希望能保留一些城市记忆,如果您愿意合作……合作?”
林夏愣住了。
“我们可以在新建的商业综合体里,为余记面馆保留一个独立区域,不仅复原老街风貌,还能提供现代化的经营支持。”
男人诚恳地说,“不过,可能需要您调整一下经营模式……”这时,舅舅不知何时走到她身边,递来一碗面,“尝尝,还是当年的配方。”
林夏接过碗,热气模糊了眼镜,也模糊了她的视线。
面条入口的瞬间,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她想起外婆教她包馄饨的场景,外婆的手又巧又稳,一个个馄饨在她手中诞生;想起自己考上大学时,外婆偷偷抹眼泪的样子,那是骄傲与不舍的泪水;想起无数个清晨,面馆里蒸腾的热气和此起彼伏的招呼声,那是生活最真实的烟火气。
她突然发现,碗底卧着一个溏心蛋,蛋白微微颤动,蛋黄还泛着诱人的光泽,和外婆以前给她煮的一模一样。
“其实拆迁也不是坏事。”
舅舅望着人群,感慨地说,“你看,这么多人记住了余记,记住了这条老街。”
他从口袋里掏出个信封,“这是这些天的营业额,你拿着,回纽约好好生活。”
林夏把信封推回去,坚定地说:“我不回纽约了。”
她看着舅舅惊讶的表情,笑了,“我想留下来,把余记开到新的地方。
让更多人知道,这里有一碗面,藏着几代人的故事。”
她转头对项目经理说:“合作可以,但我有三个条件:第一,保留老街的青石板;第二,设置非遗文化展示区;第三,为老街的老手艺人们提供免费摊位。”
三个月后,新的“余记面馆”在商业综合体的仿古街区开业。
青石板路从老街原样复刻,八仙桌的醋渍被小心保留,做成了透明的展示面,墙上不仅挂着老街的照片,还展示着外婆的手抄食谱和老物件,玻璃柜里陈列着老物件:生锈的铜面瓢、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