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权。
深夜,面馆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雨声滴答作响。
林夏坐在桌前,盯着手机上的拆迁公告,手指冰凉,心也仿佛沉入了冰窖。
舅舅坐在角落,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烟雾弥漫中,他的身影显得格外落寞。
“听我的,拿了补偿款走吧。
你在纽约有大好前程……不!”
林夏猛地站起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不能让余记就这么消失。”
她想起小时候,外婆总说这家面馆是有生命的,“每一碗面都是一个故事,吃的人满意了,故事才能继续讲下去。”
外婆还说过,面馆的地基下埋着她和外公年轻时埋下的酒坛,等他们金婚时要一起打开。
虽然外公走得早,这个约定没能实现,但酒坛依然静静地躺在地下,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他们的爱情。
第二天,林夏带着相机走遍老街的每一个角落,她要记录下老街最后的模样。
她拍下斑驳的砖墙,墙缝里长出的野草在风中摇曳;拍下爬满青藤的窗棂,阳光透过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拍下巷口卖糖画的老人,老人的脸上布满皱纹,却始终挂着和蔼的笑容,手中的勺子在石板上轻轻游走,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糖蝴蝶便诞生了。
回到面馆,她把照片精心整理,做成短视频,配上悠扬的黄梅戏背景音乐,还在视频里穿插了她小时候在面馆的老照片,有外婆抱着她擀面的温馨画面,也有她帮客人端面时踉跄的可爱模样。
她还特意拜访了老街坊,记录下他们与面馆的故事:修自行车的李大爷说,他和老伴第一次约会就在这里,那时面馆还很新,他们点了两碗阳春面,吃得津津有味;退休教师陈阿姨记得,女儿每次考试前都要来吃一碗面,图个好彩头,后来女儿考上了好大学,他们一家都把这份功劳归给了余记面馆。
视频发布后,迅速在网络上走红。
评论区里,有人说看着视频想起了小时候和爷爷来吃面的时光,爷爷总是把碗里的肉夹给他;有人晒出泛黄的老照片,照片里是年轻时的自己和朋友在面馆的聚会;还有位在国外的网友留言:“看着视频突然好想吃家乡的面,等我回国一定要来打卡。”
随着热度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