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王狗剩狗剩的其他类型小说《穷得连风都嫌弃的日子无删减全文》,由网络作家“眼睛红了”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一起塞进了心里。第二天,爹借了邻居家的毛驴车送我去县城。娘和招弟站在村口送我。娘的眼圈红红的,不停地往我怀里塞煮熟的鸡蛋。驴车慢慢启动,越走越远。我回头望去,娘和招弟的身影越来越小,她们身后,是低矮破败的村庄,是我们家那栋歪歪斜斜、屋顶上还盖着破塑料布的土房子。风吹过来,我好像又闻到了那熟悉的,混合着泥土、牲口粪便和贫穷的味道。招弟追着驴车跑了好远,一边跑一边哭喊:“哥——放假早点回来啊——哥——”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我不知道,这一走,我的人生轨迹将彻底改变。我更不知道,那栋带给我无尽恐惧和屈辱的土坯房,我再也没有回去住过。很多年以后,我大学毕业,留在了省城工作,娶妻生子,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是土坯房,是宽敞明亮的商...
《穷得连风都嫌弃的日子无删减全文》精彩片段
,一起塞进了心里。
第二天,爹借了邻居家的毛驴车送我去县城。
娘和招弟站在村口送我。
娘的眼圈红红的,不停地往我怀里塞煮熟的鸡蛋。
驴车慢慢启动,越走越远。
我回头望去,娘和招弟的身影越来越小,她们身后,是低矮破败的村庄,是我们家那栋歪歪斜斜、屋顶上还盖着破塑料布的土房子。
风吹过来,我好像又闻到了那熟悉的,混合着泥土、牲口粪便和贫穷的味道。
招弟追着驴车跑了好远,一边跑一边哭喊:“哥——放假早点回来啊——哥——”我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我不知道,这一走,我的人生轨迹将彻底改变。
我更不知道,那栋带给我无尽恐惧和屈辱的土坯房,我再也没有回去住过。
很多年以后,我大学毕业,留在了省城工作,娶妻生子,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不是土坯房,是宽敞明亮的商品房。
我把爹娘和已经嫁人的招弟一家都接到了城里。
爹娘第一次走进我那一百多平米的新家时,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娘摸着光滑的地板,看着雪白的墙壁,眼泪止不住地流:“好……真好……狗剩,你出息了,娘这辈子没白活……”爹还是话不多,但他那天喝了很多酒,一遍遍地说:“值了,这辈子值了。”
我们很少再提起老家的那栋土房子。
我知道,那不仅是我的噩梦,也是爹娘心里的一道伤疤。
后来听村里人说,我们搬走后没几年,那栋老房子就在又一个雨季里彻底塌了,最后只剩下一堆断壁残垣,渐渐被荒草淹没。
可奇怪的是,房子虽然没了,它留给我的阴影却从未真正散去。
尤其是在寂静的深夜,如果外面恰好刮风下雨……现在,我躺在软和的席梦思上,听着空调嗡嗡的响动。
媳妇在旁边睡得正香,儿子在隔壁屋打着小呼噜。
可我还是会突然惊醒,耳朵里嗡嗡响着二十年前那声“咔嚓”。
有时候半夜下雨,我总得爬起来,挨个屋检查窗户关严实没有。
媳妇笑话我神经质,说咱家钢筋混凝土的楼板,塌不了。
是啊,塌不了。
可有些东西,塌了就是塌了。
着自己的手指头“呸”地吐了口唾沫,那唾沫黄得发稠,带着一股酸臭味,直接就往招弟的胳膊上抹。
“奶!
臭!
我不要!”
招弟吓得直往后缩,眼泪都快出来了。
“臭啥臭?
老婆子的晨口唾沫,比啥药都管用!
你爷当年下地被蚊子咬,都这么治!”
奶奶摁住挣扎的招弟,不由分说地在她胳膊上抹了好几下,“别动!
抹匀了,保准一会儿就不痒了!”
我捂着鼻子退到门口。
奶奶的唾沫疗法是祖传的,据说特别灵验,但我实在受不了那味儿。
奶奶快七十了,牙齿掉了一半,剩下的也都是黄黑的,她从不刷牙,说刷牙伤牙根,还费钱。
她也不让我们刷,我第一次偷偷用盐水刷牙被她发现,差点没被笤帚疙瘩打死,骂我“穷讲究”、“糟践东西”。
屋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破蒲扇还在“嘎吱嘎吱”地响。
这就是我的童年,混杂着汗水、泥土、蚊子包和奶奶口水味的童年。
**2**傍晚,爹王大柱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了。
他像个刚从土里挖出来的兵马俑,浑身上下,从头发丝到脚指甲缝,都填满了黄土。
汗水在脸上冲出几道沟壑,露出黝黑的皮肤。
爹话不多,一辈子跟土地打交道,性格也像土地一样,沉默,坚韧,但有时候也让人觉得憋屈。
“爹,房顶……又漏了。”
我指着墙角那个豁了口的瓦盆,里面已经积了小半盆浑浊的雨水。
昨天半夜下了场小雨,堂屋顶上那个老漏点又开始滴水,把靠墙那块的炕席都洇湿了,散发着一股霉味。
爹抬头,浑浊的眼睛扫了一眼黑黢黢的房梁,上面挂满了蜘蛛网和灰尘。
他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最终只是含混地“嗯”了一声,吐出两个字:“秋后。”
又是秋后。
每年都说秋后,等卖了棉花或者粮食,就买瓦,就修房。
可每年卖了钱,先还春耕时赊的化肥、农药钱,再留下一点买种子和口粮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修房?
那是遥不可及的梦。
我们家这三间土坯房,是爷爷年轻时候盖的,比我爹年纪都大。
墙体早就被雨水泡得松软了,有好几处裂缝,用泥巴糊了又裂,裂了又糊。
村里稍微有点门路的,都盖上红砖瓦房了,亮堂,结实。
只有我们家,还守着这
子里,抬头看天。
黑沉沉的乌云压得很低,像一块巨大的锅盖,把整个村子都罩住了。
远处的天边,偶尔闪过一道惨白的电光,紧接着传来滚滚的闷雷声,一声比一声近。
“要下大雨了。”
我心里嘀咕着,突然想起上个月,村东头刘寡妇家的偏房被雷劈中,塌了一小半。
我们家这房子,比她家的还破……我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爬上心头。
**3**“啪嗒!”
一滴冰凉的雨点砸在我鼻尖上。
紧接着,“哗啦啦——”豆大的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密集地砸下来,瞬间就把干燥的地面打湿了。
“下雨了!
快收东西!”
娘的声音在屋里响起。
我赶紧跑回屋,只见爹娘已经手忙脚乱起来。
屋顶那几个老漏点,此刻成了小瀑布,雨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漏,很快就连成了线。
“狗剩!
盆!
把盆都拿来!”
娘一边喊,一边把炕上的被褥往中间卷。
我赶紧把家里所有能接水的家伙什都搬出来:缺口的碗,掉瓷的搪瓷盆,还有一个洗脸的铝盆。
屋里顿时叮叮当当响成一片,但漏雨的地方不止一处,很快,盆满了,水溢出来,地上迅速积起了一片片水洼。
炕沿也被打湿了,娘着急地把招弟往炕里面挪了挪。
“轰隆!”
又一声巨雷,仿佛就在房顶炸开。
整个土房子似乎都跟着颤抖了一下,房梁发出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我吓得一哆嗦,抬头望去,只见屋顶正中的那根主梁,好像……好像弯曲得更厉害了。
“不好!
房子要塌!
快出去!”
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一把捞起还在迷糊中的招弟,另一只手死死拽住娘的胳膊,大吼着往外冲。
我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就在我愣神的那么一刹那,我清楚地听见头顶传来一声清脆又 terrifying 的“咔嚓”声!
那是木头断裂的声音!
“快跑!”
娘尖叫着推了我一把。
我几乎是连滚带爬地扑向门口。
就在我冲出屋门的一瞬间,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混合着泥土、瓦片和木头砸落的声音。
一股巨大的气浪把我往前推了一个趔趄,一块碎瓦片擦着我的耳朵飞过去,留下一道火辣辣的疼。
我摔倒在院子里的泥水里,回头看去——漫天雨
人家觉得咱就指着这点补助过日子了。
咱得靠自己。
等狗剩……等狗剩将来出息了,让他给咱盖大瓦房!”
爹沉默了很久,最后只是闷闷地“嗯”了一声,又拿起那把修了无数次的旧锄头,对着灯光仔细检查。
娘的话,我当时似懂非懂,但“人穷志不短”这几个字,却像钉子一样,钉在了我心里。
还有那句“等狗剩将来出息了,给咱盖大瓦房”,更像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我小小的肩膀上。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心里那颗想要“走出去”的种子,开始疯狂地发芽。
我不想一辈子待在这个破村子,守着这间破房子,过这种担惊受怕、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
堂屋的那个大窟窿,最终也没钱修补。
爹找来一些破油毡和塑料布,勉强遮盖了一下,像一块巨大而丑陋的伤疤贴在房子上。
每逢下雨,里面还是会漏,只是没以前那么厉害了。
日子在贫穷、恐惧和压抑中一天天滑过。
我对打雷下雨天气的恐惧,与日俱增。
只要天一阴,我的心就开始发慌,坐立不安,总是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天,竖着耳朵听有没有雷声。
招弟似乎渐渐淡忘了那个恐怖的夜晚,又恢复了小孩子的没心没肺,照样在泥地里疯跑傻笑。
只有我知道,那夜的恐惧,已经在我心里生了根。
**6**两年后,也就是1995年的夏天,我小学毕业了。
我竟然出人意料地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
这在我们村,可是破天荒的大事。
爹娘激动得好几天没睡好觉。
爹甚至破天荒地请了二叔和几个本家来家里吃饭,虽然桌上最好的菜也只是一盘炒鸡蛋。
开学前一天晚上,娘熬着油灯,用拆下来的旧衣服布料,一针一线地给我缝了个新书包。
灯光下,娘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但脸上却带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光彩。
爹坐在旁边,抽着烟,罕见地跟我说了好多话。
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句:“狗剩,到了县城,好好念书,别怕花钱,爹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念出息了,将来就不用像爹这样,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受这份罪了。”
“记住了,只有读书,才能走出这穷山沟,才能不让人瞧不起!”
我重重地点头,把爹娘的话,把那间破房子的阴影
我是王狗剩,90年代鲁西南穷沟沟里爬出来的娃。
今天想跟你们讲讲,关于我家那三间土坯房塌掉的那个雨夜,以及它如何改变了我的一生。
1.“轰隆——咔嚓!”
那声音,就算过了二十年,就算我现在躺在城市里一百多平米带地暖的房子里,也还是会像鬼魅一样,毫无征兆地钻进我耳朵里。
那是1993年的夏天,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我家那三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塌了。
我叫狗剩,王狗剩。
这名字土得掉渣,就像我们家那房子,就像我们那个鲁西南穷得叮当响的王家庄。
我们村偏僻得连收破烂的都懒得来,要去镇上,得先走十里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那年我九岁,记忆里的夏天只有一个字:热。
热得像灶膛,太阳毒得能把地皮烤裂。
家里的土坯房冬冷夏热,墙皮一块块往下掉,露出里面黄色的泥土和夹杂的麦秸。
屋顶是用泥巴糊的,上面象征性地铺了层早就朽烂的麦秸,风一吹就往下掉渣。
“狗剩!
你个死小子,滚哪儿去了?
你妹妹热得要抽风了!”
奶奶那大嗓门,隔着半个村子都能把我从茅房后面逮出来。
我正蹲在墙根阴凉地里,用树枝捅蚂蚁窝玩。
听见奶奶喊,赶紧提上那条打了七八个补丁、膝盖磨得发亮的破裤子往家跑。
屋里,一股混合着汗臭、霉味和土腥气的热浪扑面而来。
妹妹招弟躺在炕上,小脸蛋红扑扑的,像刚蒸熟的包子,额前的头发湿哒哒地粘着,小嘴一张一合地喘气。
“哥……”她有气无力地喊。
我拿起炕边那把破蒲扇,扇面边缘都脱线了,露出里面的高粱秆骨架。
那是我和招弟夏夜唯一的指望。
“呼啦——嘎吱——”破扇子有气无力地摇着,带起的风还没蚊子扇翅膀有力。
“哥,痒。”
招弟哼哼唧唧地挠着胳膊,上面鼓起一串蚊子咬的大红包,又红又肿。
我赶紧跑到窗台上,那儿有奶奶种的一小盆薄荷。
我揪下两片叶子,放在手心用力搓,搓出绿色的汁液,小心翼翼地抹在招弟的蚊子包上。
“忍忍,抹上就不痒了,凉快。”
“小兔崽子!
又祸害我的薄荷!”
奶奶不知什么时候进来了,一把夺过我手里的薄荷叶,瞪了我一眼。
她走到炕边,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