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她站在新落成的“星链基站”旁,身后是举着手机的孩子们。
“现在,”她举起刻有各族图腾的U盘,“我们要把非洲的星光、亚洲的萤火、南美的极光,都接入这个去中心化的网络。”
镜头拉近,U盘接口处刻着极小的汉字:“赠任哥哥,来自会发光的孩子们。”
国际传统慈善协会的代表突然闯入镜头,举着伪造的“生物信息泄露”报告。
我微笑着打开区块链浏览器:“每个节点的生物数据都经过三重脱敏,且所有权归用户本人。
比如陈小雨老师的指纹数据,”他调出代码,“被转化成了一首她写的诗——《裂缝里的光》。”
会场响起倒吸冷气的声音。
当陈小雨的诗句在屏幕上展开,肯尼亚的孩子们同步唱起改编的童谣,歌声通过星链传遍全球。
我看见后排角落,李雪正戴着兜帽抹眼泪,她面前的屏幕显示着暗星组织的旧论坛,最新帖子是:“原来星星真的会互相照亮。”
仪式结束时,我收到陈小雨的消息,附着一张星空图:“基普说,我们的星链像极了他爷爷讲的‘银河部落’,每个星星都是一个家族,永远平等地闪耀。”
我望向窗外,伦敦的夜空虽看不见繁星,但手腕上的手环正在震动——那是全球每个星链节点发来的连接请求,像极了无数双举起的手,在黑暗中比出星星的形状。
三个月后,陈小雨收到从日内瓦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李雪的道歉信,还有当年王建国藏在影楼的日记本。
泛黄的纸页间,掉出一张照片:年轻的王建国站在山区小学前,手里举着的,正是我八年前在便利店救下的流浪狗。
“他本来也是个想发光的人。”
陈小雨对着篝火轻声说,火星升空,与星链的微光遥相辉映。
基普突然指着天空大喊:“流星!”
但陈小雨知道,那不是流星,而是某个山区孩子刚刚上传的第一条“数字工分”记录——那是真正的星链共振,是千万个曾被忽视的生命,终于学会了自己发光。
第十一章:暗星余烬日内瓦机场的免税店里,陈小雨盯着玻璃柜里的苗族银饰发呆。
吊坠上的星星纹路,和星链计划的LOGO一模一样。
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草绳,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斯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