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无人打理。
他从隔壁杂货铺买了扫帚、抹布和水桶。
杂货铺的老板是个热情的大婶,听说他是陈书海的侄孙,很是惊讶,连声说:“老陈走了真是可惜,那么好一个人,懂那么多书……”陈默默默听着,心里对叔公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
打扫并不轻松。
他小心地将书架上的书一本本搬下来,用干抹布轻轻擦拭封面,再将书架擦干净,然后把书放回原处。
这个过程缓慢而繁琐,但他却做得异常耐心。
每拿起一本书,他都会不由自主地翻看几页。
这些书包罗万象,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小说笔记、医卜星相,甚至还有一些手抄的孤本和地方志。
很多书他连名字都没听说过,更别说看懂了。
但他能感受到这些书籍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
在擦拭柜台时,他发现了一个上了锁的小抽屉。
他试了试那把黄铜钥匙,果然能打开。
抽屉里没有钱财,只有几本厚厚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壳,纸张已经泛黄。
陈默翻开第一本,里面是叔公用钢笔写的日记,字迹和他信上的一样,苍劲有力,只是早期的略显青涩。
日记断断续续,记录了叔公从年轻时接手这家书店开始,几十年来的点点滴滴。
“今日得《郘亭知见传本书目》残卷,欣喜若狂,灯下修补至深夜。”
“邻家小儿顽劣,撕毁《芥子园画谱》一页,痛心疾首,罚其抄书十遍。”
“大雨连绵,忧心屋漏损及藏书,夜不能寐。”
“今日有一年轻人,寻一本冷门旧诗集,相谈甚欢,引为知己。
惜其明日即离南溪。”
“时代变迁,来书店的人越来越少,多是些老主顾。
电子书方便快捷,纸质书,怕是要成古董了。”
“身体日渐不支,唯此‘闻墨轩’放心不下。
这些书,是我一生的心血,也是知己。
若能寻得有缘人……”陈默一页页读下去,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那位叫陈书海的老人,在摇曳的灯光下,或欣喜,或忧愁,或感慨。
他的一生,似乎都围绕着这家书店,这些旧书。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人,更像是一个守护者,守护着这些文字,守护着一段即将被遗忘的时光。
在最后一本笔记的末尾,陈默发现了几页特别的内容,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