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抱着陈默又笑又跳。
陈默站在闻墨轩的门口,看着欢庆的人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也洒在“闻墨轩”那块历经风雨的牌匾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
他仿佛看到,叔公陈书海也在那温暖的光晕中,对着他欣慰地微笑。
5 墨香中的新篇老街的风波平息了,生活似乎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但有些东西,已经悄然改变。
南溪镇因为这次事件,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
一些厌倦了都市喧嚣的人,来到这里,寻找一种缓慢而真实的生活。
老街没有被拆毁,反而因为其独特的历史韵味和人文气息,焕发出新的生机。
一些有情怀的年轻人,开始在这里开设茶馆、手工艺作坊、独立设计工作室,为古老的街道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闻墨轩也成了小镇的一个新地标。
许多人慕名而来,不一定是买书,更多的是想感受一下这家充满故事的书店的氛围,看看那些“会发光”的画作,听听关于守护者陈默的故事。
陈默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什么。
他依然每天安静地开店、整理书籍、修复古籍。
他辞掉了大城市那份令人窒息的工作,正式成为了闻墨轩的新主人。
他不再觉得自己是漂浮在灰色河流上的沙砾,他找到了自己的港湾,自己的归宿。
他开始系统地学习古籍修复和版本鉴定知识,不仅依靠叔公的笔记,还通过网络和书籍,不断充实自己。
他发现自己对这项工作充满了热情。
每一次小心翼翼地将破碎的书页修复完整,每一次辨认出一部古籍的年代和价值,都让他感到无比的满足。
他还开始尝试着理解叔公笔记里那些更深奥的记录。
关于“书之气”,关于“与书相交,需诚心以待”。
他渐渐明白,那或许并非迷信,而是一种隐喻,一种强调人与书籍、与文化之间深层连接的哲学。
当你用敬畏之心、专注之心去对待书籍,书籍也会回馈给你智慧、宁静和力量。
那些奇异的“微麻”感,那些模糊的“幻象”,或许就是这种深度连接的外在体现。
林溪没有离开南溪镇。
她顺利通过了实习期,留在了镇上的中学,继续当她的美术老师。
她依然是闻墨轩的常客,常常带着她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