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沈幼楚林砚之的其他类型小说《皎月如霜,爱意成灰后续》,由网络作家“绣球滚狮子”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里闪过惊讶,随即露出真正的笑——不再是当年讨好的、疲惫的笑,而是像向日葵般舒展的、属于自己的笑。“晴晴姐,这个送给你!”小女孩递上一幅画,歪歪扭扭的月亮下,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其中两个戴着戒指。沈幼楚摸着孩子的头:“以前总以为月亮缺了就不会圆,后来才知道,月亮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学会了在阴天自己点灯。”夜风掠过,檐角的铜铃轻响。远处,一轮圆月正从青瓦后升起,清辉照亮爬满牵牛花的旧墙。曾经的伤痛早已结痂,化作土壤里的养料,让新的故事在废墟上抽枝发芽。皎月依旧如霜,当年的爱意早已成灰。但总有人能在灰烬里种下向日葵,让每一道伤疤都成为迎接阳光的勋章。这,或许就是命运最好的馈赠——不是惩罚恶人,而是让自己在深渊里学会飞翔,让月光永远照亮向前的路...
《皎月如霜,爱意成灰后续》精彩片段
里闪过惊讶,随即露出真正的笑——不再是当年讨好的、疲惫的笑,而是像向日葵般舒展的、属于自己的笑。
“晴晴姐,这个送给你!”
小女孩递上一幅画,歪歪扭扭的月亮下,三个手拉手的小人,其中两个戴着戒指。
沈幼楚摸着孩子的头:“以前总以为月亮缺了就不会圆,后来才知道,月亮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学会了在阴天自己点灯。”
夜风掠过,檐角的铜铃轻响。
远处,一轮圆月正从青瓦后升起,清辉照亮爬满牵牛花的旧墙。
曾经的伤痛早已结痂,化作土壤里的养料,让新的故事在废墟上抽枝发芽。
皎月依旧如霜,当年的爱意早已成灰。
但总有人能在灰烬里种下向日葵,让每一道伤疤都成为迎接阳光的勋章。
这,或许就是命运最好的馈赠——不是惩罚恶人,而是让自己在深渊里学会飞翔,让月光永远照亮向前的路。
是在怪我吗?
砚之最近创业不顺,我不能不管他……所以我就该永远排在他后面?”
我终于忍不住抬头,述说着自己的怨屈:“五年了,沈幼楚,你有没有想过,我也需要你的关心,我也需要这段感情里有我的位置?”
她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受伤:“伯达,你变了,以前你不是这样的……以前我总以为,只要我足够包容,你就会看见我。”
我苦笑,“但现在我明白,有些感情,不是靠单方面付出就能维系的。”
手机突然响起,是林砚之的视频通话。
沈幼楚下意识地接起,画面里林砚之举着一堆文件:“幼楚,这个合同怎么弄啊,我看不懂……”她立刻转身,语气温柔:“别急,我现在教你……”我看着她的背影,突然觉得无比陌生。
曾经那个在操场给流浪猫喂食的温柔女孩,那个在医院陪奶奶掉眼泪的坚强女孩,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这个眼里只有青梅竹马的人?
收拾完行李,我留下那枚刻着并蒂莲的银戒,放在她常看的那本《简·爱》里。
走出家门时,暮色四合,街角的咖啡店飘来浓郁的香气,如同我们初次相遇时的那个深秋。
这一次,我没有回头。
第五章:异国的新生伦敦的冬天,比我想象中更冷。
住在学校宿舍的第一个晚上,我站在窗前,看着飘落的雪花,想起万里之外的沈幼楚。
不知道她有没有发现那枚银戒,有没有想起我们曾经的约定。
但很快,忙碌的学业让我无暇分心。
每天泡在图书馆,跟着导师做项目,周末去博物馆看展,偶尔和同学去泰晤士河划船。
三个月后,我在学术研讨会上遇见了钟楚晴,一个来自北京的女孩,主修艺术史,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
“季先生对中世纪手稿的见解很独特。”
她递来一杯热可可,“要不要一起去看大英博物馆的新展览?”
我们渐渐熟络起来,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爱好。
比如,我们都喜欢简·奥斯汀的小说,都热衷于收集各国的明信片,都对中世纪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有次在国家美术馆,我们对着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争论不休,直到闭馆才发现早已过了晚饭时间。
“伯达,你有没有想过,把艺术史和计算机结合起来
头说的话:“伯达,我们会永远在一起的,对吗?”
此刻,窗外的月亮被乌云遮住,如同我逐渐冷却的心。
第二章:青梅往事的阴影我第一次见到沈幼楚,是在十七岁的深秋。
那时她刚转学来我们班,坐在靠窗的位置,总是穿着洗旧的蓝白校服,袖口磨得泛白。
直到有天下课,我看见她蹲在操场角落,小心翼翼地给一只瘸腿的流浪猫喂食,指尖轻轻划过猫咪的绒毛,眼里满是温柔。
“它叫阿白,以前住在我家巷口。”
她抬头看见我,耳尖微红,轻声道:“别告诉别人,班主任说学校不让喂流浪动物。”
后来我才知道,她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她跟着奶奶长大。
而林砚之,是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邻居,两人的奶奶是结拜姐妹,从小就被当作“童养媳”般对待。
高三那年冬天,她奶奶病重住院,她每天放学后都要去医院陪护。
我偷偷帮她整理笔记,周末陪她去菜市场买菜。
有次下雪,她在结冰的路上滑倒,我慌忙扶住她,却不小心撞翻了她手里的保温桶,热汤泼在手上,烫出一串水泡。
“季伯达,你傻不傻?”
沈幼楚一边帮我上药,一边掉眼泪,嘴硬道:“我自己能行的。”
那时我以为,这些眼泪是为我而流,却不知道,她为林砚之流过更多。
高考前一晚,林砚之因为打游戏通宵,在考场晕倒,她不顾即将开考的数学,陪他去医院,最后数学只考了六十分,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大学四年,我们分隔两地,她去了本地的师范学院,而我考去了北方的重点大学。
每个周末,她都会给林砚之寄亲手做的糕点,却常常忘记给我发一条消息。
直到大二寒假,她突然出现在我宿舍楼下,说:“伯达,我们在一起吧。”
我以为这是爱情的开始,却只是青梅竹马闹别扭后的临时停靠。
林砚之每次失恋,她都会整夜陪着他,每次创业失败,她都会拿出自己的积蓄帮他还债。
而我,永远是那个站在她身后,为她收拾疲惫的人。
此刻,看着抽屉里那叠她为林砚之写的加油便利贴,我忽然明白,在这段三角关系里,我从来都是多余的那个。
第三章:失望的累加秋分那天,我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天的照片上,那时我们刚在一起,她靠在我肩上,笑得像个孩子。
“伯达,你知道吗?”
她突然低声说,“其实当年和你在一起,是因为砚之说……说想看看被人坚定选择的感觉。”
我愣住了,想起林砚之曾经的玩笑话,说沈幼楚对他太好,让他分不清是亲情还是爱情。
原来,我曾是他们爱情里的试验品,是她用来让青梅竹马吃醋的工具。
“后来呢?”
我尽量让语气平静。
“后来,我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上了你。”
她苦笑,“但习惯了对砚之好,总是忍不住把他放在第一位,直到你离开,我才知道,原来失去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是这么痛。”
远处传来鞭炮声,林砚之穿着中山装走过来,伸手牵住她的手:“幼楚,该拜堂了。”
她转身时,秀禾服的流苏轻轻晃动,像极了当年我们在操场看雪时,她围巾上的穗子。
那一刻,我突然原谅了所有的过往——那些年的纠缠与伤害,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必修课。
第九章:婚礼后的崩塌沈幼楚的婚礼在奶奶的老院子里热闹收尾,红灯笼映着她眉间的花钿,却照不进袖口藏着的抗抑郁药瓶。
新婚之夜,林砚之带着满身酒气推门而入,手机屏幕上的暧昧对话明晃晃刺着人眼——“宝贝,等我拿到她的嫁妆就离婚,老女人还真以为我会娶她?”
药瓶在掌心捏碎,玻璃渣混着血珠滴落红毯。
原来工作室的账目早被做了手脚,她抵押的奶奶老房子、透支的信用卡,甚至婚礼上收的礼金,都成了林砚之账户里的数字。
结婚证被甩在地上,他趿着拖鞋冷笑:“沈幼楚,你以为我会要一个心里装着季伯达的女人?
从你选他的那天起,我们就回不去了。”
<崩塌来得毫无预兆。
供应商举着欠条堵在工作室门口,员工揭发林砚之挪用公款,就连银行催款单都寄到了老院子。
沈幼楚在派出所见到林砚之时,他正对着警察挤眉弄眼:“那些合同都是她签的字,我就是个挂名的,能有什么办法?”
她盯着他手腕上那串自己送的沉香手串,突然想起订婚宴上他抢走祖母绿戒指的模样——原来从始至终,自己都是这场骗局里最蠢的棋子。
抗抑郁药瓶的碎片扎进掌心,却不及
心口的裂痕万分之一痛。
第十章:月光下的审判三年后深秋,我在法院门口遇见沈幼楚。
她穿着洗旧的白衬衫,头发随意扎成马尾,哪里还有当年职场丽人的影子。
“伯达,能借支笔吗?”
她声音沙哑,指尖划过判决书上“职务侵占罪三年”的字样,“我得签字,放弃对他的刑事谅解。”
文件上的担保协议刺痛双眼——为了给林砚之的工作室续命,她瞒着所有人签了两百万的连带担保。
此刻他在看守所里写来求和信,字里行间仍在威胁:“你要是敢让我坐牢,那些你替我做假账的证据……幼楚,看看这个。”
我递过钟楚晴创办的公益组织名片,向日葵logo在阳光下格外明亮真诚道:“晴晴发起的‘茧房计划’,专门帮助困境女性重建生活,需要设计师。”
她摸着名片突然哽咽:“我是不是特别可笑?
总以为青梅竹马的情分能抵过算计,连你当年刻的并蒂莲戒指,都被我扔进了垃圾桶……”法庭外警笛声响起,林砚之被押上警车时还在叫嚷:“沈幼楚,你等着,我出来——出来也没用了。”
她从包里掏出录音笔,指尖悬在播放键上,“你威胁我签担保协议的录音,还有工作室账目造假的U盘,上周已经交给经侦大队了。”
他的咒骂声被警笛切断,沈幼楚望着警车远去的方向,忽然解开袖口——当年被玻璃渣划伤的疤痕,如今淡得像一道月光。
“伯达,你说得对,真正的惩罚不是别人给的报应,是让自己从泥坑里爬出来,不再给烂人递梯子。”
三个月后,我收到沈幼楚的设计稿。
公益海报上,破碎的茧壳里蜷着半只蝴蝶,翅膀纹路正是当年那枚银戒上的并蒂莲,标题写着“破茧不必成蝶,裂痕里也能长出血肉”。
钟楚晴靠在我肩头轻笑:“她终于学会了自己舔伤口。”
屏幕映着我们在牛津实验室的合照,她无名指上的二进制代码戒指闪着微光——那是我们共同设计的婚戒,每个代码都藏着“永不回头”的誓言。
又一年中秋,我和钟楚晴带着女儿回到老院子。
沈幼楚正在葡萄架下教孩子们画画,阳光穿过叶片落在她米色围裙上,孩子们围着她喊“沈老师”。
她抬头看见我们,眼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