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朱橚朱元璋的其他类型小说《本王不服丧,洪武大帝你瞅啥?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工地搬砖捡瓶子的清茶”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母后弄什么,儿臣都爱吃,毕竟是家的味道。”朱樉笑着回答道。朱棡点点头,“儿臣也是这个意思,以后还要经常来陪母后用膳。”马皇后微笑着点头,转身进了厨房。自己这两儿子,虽然犯浑,但是孝心可嘉啊。朱橚先回了王府,让人给朱樉和朱棡府上送上银票,然后又挑了礼物。不过更多的还是从系统那里挑的礼物。东西挑好,带着人就去了魏国公府。而徐达也收到了朱橚要来吃饭的消息,嚷府中好好弄几个菜。并把徐妙云叫来叮嘱几句。“爹,您真的想好了吗?”徐妙云询问道。徐妙云虽然才十二岁,但自小就有女中诸葛的美称,打小就聪慧,而且古时女子本就早熟。一般十三岁来了葵水,就可以出嫁。所以十二岁徐妙云可不是啥也不懂的小孩子。徐达感慨道,“大姐的懿旨,我不能违背啊。”徐妙云微微...
《本王不服丧,洪武大帝你瞅啥?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母后弄什么,儿臣都爱吃,毕竟是家的味道。”朱樉笑着回答道。
朱棡点点头,“儿臣也是这个意思,以后还要经常来陪母后用膳。”
马皇后微笑着点头,转身进了厨房。
自己这两儿子,虽然犯浑,但是孝心可嘉啊。
朱橚先回了王府,让人给朱樉和朱棡府上送上银票,然后又挑了礼物。
不过更多的还是从系统那里挑的礼物。
东西挑好,带着人就去了魏国公府。
而徐达也收到了朱橚要来吃饭的消息,嚷府中好好弄几个菜。
并把徐妙云叫来叮嘱几句。
“爹,您真的想好了吗?”徐妙云询问道。
徐妙云虽然才十二岁,但自小就有女中诸葛的美称,打小就聪慧,而且古时女子本就早熟。
一般十三岁来了葵水,就可以出嫁。
所以十二岁徐妙云可不是啥也不懂的小孩子。
徐达感慨道,“大姐的懿旨,我不能违背啊。”
徐妙云微微摇头,“女儿不是说嫁给吴王的事情,女儿一人荣辱倒是小事,女儿说的是徐家的荣辱啊,这是一条不归路。”
听到这话,徐达笑了笑,“你们成婚,我就已经被打上了吴王的标签,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我都是吴王派系的人。
不管我愿不愿意,我都得做,身为人臣,忠臣还是奸臣,有时候并不由臣子自己决定,而我只能一条路走下去。”
徐妙云坐了下来道,“女儿就怕徐家被拖下深渊。”
“这条路,不成功,便成仁!你嫁过去之后,身为王妃,要主动为吴王纳妾,不要小气,吴王的背后只有我们家还不够。”徐达推心置腹的说道。
徐妙云捋了捋青丝,“爹,女儿在你眼中就是善妒之人吗?为夫君纳妾,本就是为人妻子的本职。”
徐达嗯了一声,“妙云,我知道你心里有数,不过我希望你嫁过去之后,尽快为他诞下嫡长子,届时为父就能放手一搏了。”
“爹!你说什么呢!八字还没一撇呢!你就说这些了。”徐妙云脸色羞涩泛红,羞愤的说道。
徐达开怀大笑,“大闺女啊,什么八字还没一撇?懿旨已下,吴王待会儿不就来商量聘礼的事情了吗?你放心,爹一定给你十里红妆,让你风风光光的出嫁。”
没多久,朱橚的王驾就停在了魏国公府门口。
早早得到消息的徐达,也已经按照规矩早早等候。
魏国公府大开中门,徐达领着命妇在那等候多时,能站在门口的,要么有官职,要么有诰命。
两者都没有的没有资格出来接驾。
“魏国公倒真是一板一眼,不留任何把柄。”朱橚笑着自言自语了一句,然后走下了车驾。
“臣魏国公徐达,携贱内、犬子等府上一干人等,恭迎吴王殿下。”
徐达说着,一撩衣袍就要跪下接驾。
朱橚赶忙三步并两步,快步上前扶住了要跪下的徐达,“魏国公免礼,都免礼吧,不必多礼。”
徐达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笑意,自己这个未来女婿,还挺尊重自己这个未来老丈人的。
“谢殿下。”众人起身谢恩。
朱橚笑着道,“魏国公,我贸然前来,未提前几日递上拜帖,还请你不要见怪。”
徐达摆了摆手,“殿下说笑了,臣乃武将,不讲究这些,府上已备好饭菜,殿下请。”
“魏国公请。”朱橚也做了个请的手势。
徐达这个大明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值得自己尊重。
更别说他马上是自己的老丈人了。
“本王堂堂中宫嫡子,在母后还活着的时候,让本王给小妾当儿子服丧?
侮辱人也没这么侮辱人的!
他这个臭要饭的朱重八宠妾灭妻没人管了是吧?那本王来管!
来人,快随本王去奉先殿请祖宗来!”
吴王朱橚骂骂咧咧的起身,直接就去了太庙,朱橚洪武三年封吴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
洪武七年,朱橚听说老朱让他给妾服丧,不仅郁闷还生气,然后气晕了,就知道欺负老五的性子好。
这时候,朱粟就穿越来了,一睁眼就是这么个事儿。
今年孙贵妃死了,朱元璋让身为吴王的朱橚给孙贵妃当儿子服丧,其余皇子,包括皇太子在内,全部戴孝守灵。
洪武七年,孙贵妃薨,诏谥成穆。
根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庚寅,贵妃孙氏薨,命吴王橚服慈母服,斩衰三年,以主丧事,敕皇太子及诸王皆服期。
本来这么做不合理,然后老朱也不知道是不是精虫上脑为红颜,直接把千百年的服丧制度给改了。
当时礼部尚书牛谅等奏曰,周仪礼,父在,为母服期年,若庶母则无服。
朱元璋直接改制,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嫡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立为定制。
朱元璋这沉浸式改制,和大胖橘沉浸式封妃有得一拼。
“去奉先殿请祖宗?殿下,您要干什么啊这是。”朱橚的贴身太监追上朱橚。
明朝的皇后和一些高位妃子通常在奉先殿举办葬礼,奉先殿是明朝皇室的家庙,用于祭祀祖先和已故的皇室成员。
奉先殿和奉天殿,这是两个地方,容易搞混。
“本王去那把我爷爷、太爷爷、太太爷爷、太太太爷爷的牌位都给请出来,管管这个宠妾灭妻的朱重八!
本王的母后是奉天地祖宗之命从大明门抬进来的中宫皇后!是给朱家列祖列宗磕过头,上过香的朱家正妻!
他孙贵妃是个什么东西?母后一日不死,贵妃再高贵也终究是妾!自古以来,妻妾有分,嫡庶有别!
这件事情母后能忍,本王不能忍!大明没人管得了那个臭要饭的,本王就找祖宗来把他带下去管管!”
朱橚一边快步走着,一边把身上的孝服给脱了,扔地上。
他喵的,从古至今就没有嫡子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去给妾当儿子,哪怕父母不健在,也没这个礼啊。
马皇后母仪天下,大度不计较,但你朱元璋还真就顺杆爬啊。
真就不顾马皇后的脸面了?
堂堂皇帝,一个宠妾灭妻的骂名,传出去之后,你朱元璋就不怕遭天下耻笑,传千古骂名吗?
要是天下人跟着效仿了,那还说什么嫡庶,论什么妻妾?
此时,坤宁宫内。
马皇后站在门口,看着奉先殿的方向,眼角一滴晶莹的泪水垂落在地。
就是突然眼眶一红,喉咙一紧,眼泪说来就来,没有理由。
马皇后想起了当年朱元璋被陈友谅围攻,战场受伤,性命堪忧,是自己怀里兜着幼子,把朱元璋从死人堆里背了出来。
想起了当年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发迹起来,有点功高盖主,被心胸不宽的郭子兴关押起来,想趁他羽翼未丰之际灭了他。
当年是自己为了他苦苦哀求养父母,又把自己攒的所有金银首饰送给郭子兴的妾室们,让她们帮自己替朱元璋开脱。
想起了自己打点好关系,去狱中探望朱元璋,从厨房偷出热饼藏于身上,带进狱中送给饿得半死的朱元璋,为此自己胸口上烫出了疤,胸口的肉都烫焦了。
《明史》卷一百十三记载,初,后从帝军中,值岁大歉,帝又为郭氏所疑,尝乏食,后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
马皇后抚摸着胸口,哪怕隔着衣服,也还能隐隐摸到昔日烫焦的伤疤。
这个伤疤不止一个。
自己给朱元璋送了几次烧饼,就被烫焦了几次。
昔日过往种种,在马皇后的脑海中浮现。
昔日的山盟海誓,在这一刻像极了一个巴掌,马皇后每想起一件,便挨了一个耳光,抽得马皇后哑口无言。
说不出来的失落,道不出来的难过。
有些承诺……终究只是承诺。
“玉儿,你说……回忆究竟是惩罚,还是救赎?”马皇后伸手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娘娘……你后悔嫁给陛下了吗?”玉儿在身旁询问道。
马皇后摇了摇头,“不知道,若说后悔,在婚后三个月他就娶村头寡妇入门的时候,我就已经后悔了吧。
他总是这样一边说爱我,一边做着让我难过的事,当初让我红了脸的人,如今也是让我哭红了眼。”
自己是中宫皇后啊,自己还没死呢,让自己的嫡子给妾服丧,有这么把正妻的脸往地上踩的吗?
小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偏偏朱橚就是马皇后的小儿子,而且此时朱橚的封号还是吴王。
吴王,是大明最尊贵的封号,因为那是朱元璋开国前用过的。
在大明,吴王是比秦王、晋王更尊贵的封号。
在其他朝代,自然是秦、晋之类的封号尊贵。
“娘娘,其实……感情不伤人,伤的都是重感情的人,风起只是一时,风止才是答案。”玉儿也不知道怎么安慰马皇后。
这么多年来,马皇后受的委屈,玉儿都知道。
爱意随风起,风止意难平,一波又起,一波难平。
“你说,他会为我受的委屈而难过吗?”马皇后似在问玉儿,又似乎是在问自己。
玉儿嘟囔着道,“陛下他才不会难过呢,反正他最后牵谁的手都一样。”
马皇后默默转身进宫,不再言语,沉默无言。
情绪的尽头是脏话吗?是打砸发泄吗?
不,不是。
情绪的尽头,是沉默。
沉默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没有了再说的意义。
遗憾的不是日久生情,而是日久生情没有以后。
马皇后坐在冰凉的凤座上,而这一刻,马皇后的心,比这凤座更冰凉。
“重八,我不傻,你待我不如从前,我看得出来,但你就非要我满眼失望的看着你吗?”
朱樉一听这话,赶忙上前,“卫国公,你是知道的,我根本就不想娶那什么观音奴,我跟玥玥从小一起长大,你不能棒打鸳鸯啊。”
邓愈叹了口气,“殿下……”
朱樉打断了邓愈,“卫国公,我和那观音奴成婚四年,我王府无一子一女!我的长子,只会是我和玥玥生的,你不要这么快让玥玥嫁出去好不好?”
确实,朱樉的长子是邓氏生下来的,不过那时是庶长子,自己为妾,本该是嫡子的孩子也只能沦为庶子。
不过,《明实录》称邓氏生的这个庶长子朱尚炳为秦王世子。
邓愈颇感觉头疼,这个秦王是个情种,情根深种,邓愈何尝想棒打鸳鸯?
奈何……奈何君命不可违啊。
“殿下,玥玥已经及笄了,再过几个月她就十六岁了!”邓愈的话,并没有让朱樉退缩。
朱樉拉着邓愈的手臂,“快则三年,慢则五年,我一定以正妃之礼迎玥玥回王府,好吗?卫国公,你就看在我和玥玥这么多年的情分上,再等等吧。”
邓愈有些疑惑,“殿下,三五年,又能如何?陛下赐观音奴为秦王妃,是为了让你拉拢王保保势力,安定北元。”
“放他妈的屁!他朱重八自己没本事,就牺牲儿子吗?他怎么不把观音奴纳入后宫,封个贵妃?怎么不把观音奴赐给大哥做侧妃?”
朱樉提起这事儿就破口大骂。
邓愈脸色一沉,“殿下,慎言。”
朱樉认真道,“卫国公,你应该知道,眼下不太平,我五弟已经要和徐家嫡女成婚,这是母后的意思,我有必成的把握,就再给几年时间,好吗?”
听到这话,邓愈坐了下来。
眼下朝局确实是云谲云涌,风云变幻。
李善长和徐达貌似已成同盟,而且退朝的时候,自己看到汤和跟了上去。
这三人,都要站队吴王吗?
吴王和秦王似乎是一个阵营的,若来日吴王得继大统……
只是,太子真的能够撼动吗?
太子妃的腹中怀着嫡长孙,若下个月平安出生,太子地位恐怕更不可撼动。
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殿下,你应该知道,太子妃下个月就要生产了。”邓愈提醒道。
朱樉轻笑一声,“生下来又如何?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话让邓愈豁然开朗。
是啊,老朱没有给朱标一点儿兵权,嫡长子一脉没有兵权,背后也只有常蓝两家,文官不值一提。
而朱橚身后已经有李善长和徐达,若是再加上汤和,胜算可不小啊。
帮吴王夺嫡,那秦王能得到什么呢?邓家又能得到什么呢?
除非,吴王跟邓家有利益输送。
邓愈不由得细细沉思了起来,若是汤和靠过去了,吴王那边侧妃的位置肯定没有了。
若再联姻,只能当比侧妃地位还低的侍妾。
可若不站队朱橚,自己的女儿要么嫁给朱樉为妾,要么嫁给其他人为妻。
自己的嫡长女怎么能为妾?
若嫁给其他人,必然不会幸福。
为了女儿,为了邓家,邓愈一时间头疼了起来。
若为妾,来日吴王继承大统,自己的女儿起码得是个妃位吧?
若是这样,貌似也不是不行。
“秦王殿下,您能不能帮忙引荐,我想见见吴王。”邓愈还是决定等见过朱橚,再考虑站队,做出最终决定。
朱樉一听,就知道有戏,“好好好!我现在就去吴王府等着,他一回来我马上带他来见你!玥玥,你等我!”
朱樉说着,还看了一眼邓氏,坚定点点头,然后顾不得擦药,马上去了朱橚的王府。
至于理由嘛,朱橚心里也有了安排。
去了秦王府,跟自家二哥商量了一下对策之后,朱橚便回去睡觉了。
明天还有一场大仗要干。
坤宁宫那边,马皇后也得知了朱元璋的这道旨意,这无疑是不愿意好好配合了。
还是要搞幺蛾子!
马皇后眼里他们是儿子,但朱元璋眼里他们是棋子。
马皇后注定要跟朱元璋吵一场。
但现在,马皇后已经不想吵了,心累了。
“玉儿,取笔墨纸砚,本宫要写祭文,再去准备纸钱,本宫明天要到奉先殿,躬禀四代列祖列宗,泣血跪奏!
他先是安排老二娶鞑虏,祸乱血脉,此举已是不敬祖宗,现在又阻碍小五开枝散叶,延续香火!
本宫倒要看看他朱元璋可着嫡子祸祸,朱家第二代嫡子人丁稀薄,百年之后,他怎么去跟列祖列宗交代!”
马皇后本来今晚就想去,但是东西准备还需要时间。
就只能明天再去了。
“遵旨。”玉儿领命去办。
作为局外人,玉儿看得很明白,朱元璋这是在把徐达、马皇后、朱橚三人,都推向他自己的对立面。
就是为了彰显所谓的帝王威严不容挑衅。
而自古以来,孝字大过天。
朱橚跟朱元璋硬刚是不孝,但却是忠。
让朱元璋不要乱来,以免给天下人做了坏榜样。
忠孝两难全之时,自然要选择尽忠。
所以朱橚可以劝谏朱元璋,无非是劝谏方法有些偏激而已。
但那没办法啊,朱元璋是皇帝,名义上没有人能够管他了,只能找祖宗来了。
但朱元璋这么干,并没有忠的成分,反而更是不孝。
古时最注重血脉延续,而现在朱家二代嫡子当中,朱标这个老大膝下的嫡长子还没出世。
老二这个鞑虏妻子不会有嫡子出世。
老三媳妇儿还没怀上。
老四没娶媳妇儿。
第三代在现在这情况来说,已经不能用人丁稀薄来形容了。
就算朱标的儿子出世,那第三代嫡系只有朱标膝下那一根独苗苗。
在这个情况下,朱元璋还要阻碍嫡出的老五结婚生孩子,往大了说就是妨碍嫡系第三代枝繁叶茂!
第二天大早,天还没亮。
因为大明真的是凌晨上朝的。
上朝开始没多久,徐夫人跟徐达一块进的宫。
徐达去上朝,徐夫人则是奉诏去坤宁宫。
一到坤宁宫,马皇后正准备出门。
“老姐姐,你要给我家妙云做主啊,呜呜呜。”徐夫人擦着眼泪就向马皇后走去。
双膝一软就要跪,马皇后赶忙扶住,“怎么了这是,什么事情让你这般模样?来来来,咱们进来说。”
马皇后扶着徐夫人进了正殿,又扶着她坐下,最后自己才坐在凤座上面。
“老姐姐,我家大闺女能跟你的嫡子在一起,我当时那个高兴啊,昨儿个吴王殿下拿着聘礼单子去府上,我们家老爷都高兴得多喝了两杯。
你说说,咱们做父母的,不就是盼着儿女业立家成吗?我家妙云也十二岁了,再捱四年,成了老姑娘也就算了,你家小五可是已经十四岁了啊。
真要到了四年后,我家大闺女十六岁,你家小儿子十八岁,这说出去都要遭人笑啊,呜呜呜,想我们老徐家,不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但那也算是兢兢业业吧,我们家老徐当年领兵北伐,也算有功吧?真不知道哪里得罪你们朱家,让我们家大闺女遭这横祸啊,你这让我以后怎么见人呐,老姐姐啊。”
文臣那边大多是李善长已经通过气了,武将那边则是纯粹支持这位徐帅。
毕竟作为淮西扛鼎人物之一,他升任左丞相,对淮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顺水推舟没什么不好的。
而其余派系的官员人都傻了,这怎么一时间徐达的呼声这么高了?
李善长和徐达强强联手,足以在朝堂上呼风唤雨。
徐达平日以自保善终为目标,但是现在,徐达也要从政进部!
徐达也要为女婿拼一把!
一个女婿半个儿啊,只要成功,徐家得到的回报那就是泼天富贵了。
主要是马皇后的态度,让徐达彻底下定决心。
朝堂之上这一波操作,朱元璋的脸色又黑了下来,这是闹哪样?
怎么会推荐徐达?
朱元璋的想法是胡惟庸进位左丞相,刘伯温升任右丞相,弹压淮西。
可是群臣这么高的呼声,朱元璋也不得不考虑。
眼下朱元璋已经在群臣面前落了脸面,又下了罪己诏,威信大大下降,再想独裁,难度不小。
而刘伯温皱着眉头表示不理解,群臣怎么都推徐达上位了?
本来刘伯温都想着告老还乡了,但是这几天的朝局云谲云涌,刘伯温就想着再观望观望。
朱元璋看向了胡惟庸,“胡相国,你是中书省右丞相,李相国请辞,本该你进位,如今群臣共推魏国公,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胡惟庸已经得到了李善长的指点。
徐达是武将,注定不会在相国的位置上干太久,哪怕成了左丞相,胡惟庸顶多再当一段时间二把手而已。
可若是驳了徐达的面子,胡惟庸恐怕担不起后果。
反正自己也就是暂时没能进步而已,又不是仕途断了,再当一段时间的二把手又如何?
更何况,徐达是武将,哪怕成了左丞相,也不会有多大的处理政务能力,那么权力还是会下放到这个二把手身上。
孰是孰非,胡惟庸拎的清。
短暂的原地踏步和得罪徐达,胡惟庸还是知道如何取舍的。
“回陛下,魏国公本就有位列中书,担任右相国之履历,如今再回到中书省,自然是能够挑的起大梁的。
魏国公不论是功绩还是履历,都在臣之上,臣自然是不反对的,不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具体的还是要陛下决定。”
胡惟庸先是肯定了徐达的能力,又自谦了一波,顺便还小小的拍了个朱元璋的马屁。
胡惟庸的表态,让李善长很满意。
虽然已经和徐达商量好了,竞争的实际上是右相国,但如果能成为一把手,自然是更好的。
朱元璋没想到胡惟庸竟然没有反对。
你丫的不想进步吗?
你丫的现在就怂了吗?
“魏国公,你想进中书省从政吗?”朱元璋的目光直勾勾盯着徐达。
徐达淡定的站了出来回答。
“首先,臣很感谢同僚们的支持与认可,臣乃武将,本不善言辞。
但是!
但是臣也想挑战一下新的工作,臣愿意去中书省工作。”
徐达演都不演了,我想去中书省!
咋滴吧。
“是么?”朱元璋的脸色并不好看。
徐达已经毫不隐藏他的锋芒了,朱元璋不得不顾虑徐达。
眼下徐达还有重用,大幅度作战还得靠他指挥。
先前封侯,把汤和得罪狠了。
这回要是再得罪徐达,事儿就难办了。
虽然下了圣旨,他们不可能抗旨,但未必不能阳奉阴违,在前线拖拖拉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