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息怒。”
皇后强压下心中的不安,柔声劝慰道,“瑾儿……瑾儿也是被病痛折磨得糊涂了,又念及姐弟之情,一时冲动罢了。
当务之急,还是……还是先把昭华接回来,治好瑾儿的病要紧啊。”
天弘帝烦躁地摆了摆手:“接回来?
怎么接?
她那三个条件,尤其是第三个,让朕亲自去请?
简直是痴心妄想!
朕要是去了,以后还如何在文武百官面前立威?!”
皇后也觉得这个条件太过分,但事到如今,她更怕凌玥不肯回来。
“陛下,”她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要不……我们先答应她前两个条件?
恢复她的身份,昭告天下当年国师判断有误。
至于惩治当年之人……可以先口头答应,等她回来治好了瑾儿,再……不行!”
天弘帝断然拒绝,“恢复身份?
昭告天下朕错了?
那朕的威严何在?
当年那些附和国师的大臣怎么看?
不行!
绝对不行!”
他现在是骑虎难下。
既需要凌玥的医术救儿子,又不肯放下皇帝的架子和颜面。
就在帝后二人争执不下之际,朝堂之上,也因为这个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部分忠于太子的老臣,听闻太子有救,自然是欣喜若狂,纷纷上奏,恳请陛下“以国本为重”,暂时答应凌玥的条件,迎回这位“福星公主”。
而另一部分,特别是当年可能参与过构陷凌玥,或者与皇后、太子有利益牵扯的官员,则忧心忡忡。
他们担心凌玥回来后会翻旧账,动摇他们的地位,甚至危及性命。
于是,各种反对的声音也开始出现。
有的说,凌玥身份不明,其医术诡异,恐是妖术,不可轻信。
有的说,她心怀怨恨,若让她回宫,无异于引狼入室,必将祸乱宫闱。
更有人暗中揣测,这会不会是某个敌对势力(比如一直觊觎大煜北境的匈奴,或者其他有野心的藩王)布下的局,故意利用凌玥来动摇大煜国本?
一时间,京城暗流涌动,人心惶惶。
而在遥远的北境寒狱城。
凌玥的日子,却过得前所未有的“舒坦”。
自从太子凌瑾住下,并明确表示“皇姐的安全由你们负责”之后,李德全和那些禁军,几乎把她当成了祖宗供着。
破屋被连夜修葺一新,虽然依旧简陋,但至少不再四面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