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做法,把自己伪装成一名记者,以调查报道事故为由,拿到事故现场的进入许可。
在现场,我装作采访工作人员和住户,四处张望,寻找烧焦的电缆残留。
经过一番周折,我在事故残余的配电室角落发现了一段被水流冲刷而显露出来的电缆碎片。
我趁人不注意,迅速将其装进随身携带的包中。
这段电缆,也许就是揭露事实的关键证据。
回到家,我通将这段电缆送去了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
数日后,检测结果出炉——这批电缆的绝缘材料、耐热性等关键指标均严重不达标。
更让我震惊的是,这次事故电线呈现的数据,跟王宇轩之前宣布会进行销毁的那一批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这批原本因质检不合格而不应该流入市场的电缆,还是被他偷着卖出去了。
我的心情瞬间五味杂陈,既有揭露真相的兴奋,也有对王宇轩的愤怒。
他明知道这批电缆不合格,居然还让它流入市场,置数百居民的安全于不顾。
心中充满怒火的同时,也有一丝冷静在提醒我,单凭这段电缆恐怕还不足以彻底洗清我的罪名。
然而,正当我计划下一步行动时,事态发展出乎我预料。
王宇轩显然已经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于是他在一次公开场合隐晦地透露了我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网络放大,我很快就成为了公众的焦点。
负面评论和恶意言论如同瘟疫般在网络上蔓延开来,我开始遭受着惨烈的网络暴力。
当看到键盘下那些充满怒气与误解的评论时,我的内心几欲崩溃。
电话几乎被打爆,门前经常有陌生面孔徘徊,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立与无助。
这场公关灾难似乎想要将我推到万劫不复的深渊,我必须设法反转局势。
6.在沉重的压力之下,我决定利用王宇轩现在最担心的一点——公司的声誉和股价。
没有谁愿意与一个可能涉及严重质量丑闻的公司做生意。
我故意泄露了有关不合格电缆生产数量巨大的消息,且暗示有很多小区、工程已经使用了这些电缆。
消息一出,效果立竿见影,公司的合作方一个个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公司出示更多的质量控制记录和质量保证文件。
他们担心自己的项目受到影响,亦或是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