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祐七年三月。
汴京城外,一座雅致的园林中,文人墨客齐聚一堂,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诗会。
园中花团锦簇,柳絮纷飞,春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晏同身着素雅长衫,手持折扇,站在一株盛开的梅花树下,目光被不远处的一群才子佳人吸引。
人群中,一位身着淡紫色罗裙的女子正轻声吟诵一首新作。
她的声音如清泉般悦耳,诗句中透着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晏同不禁驻足倾听,心中暗暗赞叹:“此女才情非凡,非寻常闺秀可比。”
女子吟罢,众人纷纷称赞,她却只是微微一笑,目光淡然如水。
晏同忍不住上前,拱手道:“姑娘之诗,意境高远,令人叹服。
在下晏同,不知可否请教姑娘芳名?”
女子抬眸,与晏同四目相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欣赏。
她轻声道:“小女子寒江雪,方才拙作,让公子见笑了。”
晏同笑道:“寒江雪,好名字!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姑娘之名,颇有诗意。”
寒江雪微微一笑:“公子果然博学,竟知此诗出处。”
晏同摇头:“不敢当,只是略懂皮毛。
不知姑娘可愿与在下对诗一首,以助雅兴?”
寒江雪点头:“公子有此雅兴,江雪自当奉陪。”
两人走到一处凉亭,晏同提笔写下上联:“春风不解离人泪,吹落桃花满院香。”
寒江雪接过笔,略一沉吟,写下下联:“明月偏知游子意,照来清影满庭霜。”
晏同看完,眼中满是赞赏:“姑娘之才,果然非同凡响。
此联意境深远,与上联相得益彰。”
寒江雪浅笑:“公子过奖了,不过是随性而作。”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在那一刻,彼此的心灵已经相通。
园中的春风似乎也变得更加温柔,花瓣轻轻飘落,仿佛在为他们的相遇而祝福。
晏同与寒江雪在凉亭中对诗后,彼此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默契。
晏同提议道:“江雪姑娘,不如我们以这园中的梅花为题,各作一首诗,如何?”
寒江雪点头:“公子提议甚好,江雪愿一试。”
晏同提笔,略一沉吟,写下:《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与群芳争艳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江雪接过笔,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