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读码系统出现故障,导致物品借还记录混乱,部分书籍和工具被误认为已归还。
婉儿在社区公示栏贴出了调查结果,并承诺升级系统,加强管理流程。
但风波并未因此平息。
一则匿名帖子出现在本地论坛:“共享小站名不副实!
物品丢失、设备故障不断,项目负责人能力不足,是否有利益输送?”
帖子配上了婉儿在现场和居民争论的照片,断章取义地描述为“推卸责任”。
留言区里,质疑声、嘲讽声蜂拥而至。
“就知道作秀。”
“社区经费都去哪了?”
“环保是假,骗补是真吧?”
面对屏幕上的字句,婉儿心口发闷,手指微微颤抖。
许明轩看到帖子,立即打电话过来:“别看那些无凭无据的东西,我们一起解决。”
“可是……项目刚有起色就被泼脏水,大家辛苦的努力全被否定了。”
婉儿声音有些哽咽。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然后许明轩坚定地说:“我们一直在做对的事,对吧?”
“对。”
“那就别怕。
风雨再大,我们一起扛。”
第二天,婉儿和团队在小站门口摆起咨询台,面对面为居民解答疑惑。
许明轩站在桌前,拿着扩音器笑着说:“大家来看看共享小站的‘黑箱秘密’吧!
设备怎么升级,书籍怎么借还,咱们全透明公开!”
孩子们好奇地凑过来摸设备;大人们则听得认真。
不久后,一位老人走上前,语气缓和了许多:“之前是我急了,没想到你们真的这么尽心。”
“理解,理解。”
婉儿微笑,“您的意见我们都会改进。”
这场信任修复行动持续了整整两周。
当婉儿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手机震动了一下————“社区论坛热帖:‘共享小站,风雨后的坚守’。”
点进去,看到的是一位居民拍下的现场照片:阳光下,婉儿和许明轩带着一群孩子,正在讲解物品共享的故事。
帖子下的评论,逐渐变得温暖:“原来他们做了这么多工作。”
“小站里的旧玩具让邻居家孩子乐坏了,支持!”
“有问题能解决,有团队有担当,这样的项目值得信任。”
婉儿握着手机,鼻尖微酸。
这时,屏幕上跳出一条新消息——许明轩:“我们赢了。”
夜风轻轻吹拂着窗帘,婉儿靠在沙发上,心